2病原、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據研究,小麥叢矮病病毒(Wheat rosette virus)稱北方禾谷花葉病毒,屬彈狀病毒組。病毒粒體桿狀,病毒質粒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內,常單個或多個,成層或簇狀包在內質網膜內。在傳毒介體灰飛虱唾液腺中病毒質粒只有核衣殼而無外膜。病毒汁液體外保毒期2~3天,稀釋限點10~100倍。叢矮病潛育期因溫度不同而異,一般6~20天。小麥叢矮病毒不經汁液、種子和土壤傳播,主要由灰飛虱傳毒。灰飛虱吸食后.需要在體內經一段循回期才能傳毒。日均溫26.7℃,平均10~15天,20℃時平均15.5天。1~2齡若蟲易得毒,而成蟲傳毒能力zui強。zui短獲毒期12小時,zui短傳毒時間20分鐘。獲毒率及傳毒率隨吸食時間延長而提高。一旦獲毒可終生帶毒,但不經卵傳遞。病毒隨帶毒若蟲且在其體內越冬。冬麥區灰飛虱秋季從帶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遷飛至麥田為害,造成早播秋苗發病。越冬帶毒若蟲在雜草根際或土縫中越冬,是翌年毒源,次年遷回麥苗為害。小麥成熟后,灰飛虱遷飛至水稻、玉米、雜草等禾本科植物上為害越夏。小麥、大麥等是病毒主要越冬寄主。稻套麥田更有利灰飛虱就近為害和繁殖,發病重;冬麥早播田灰飛虱遷飛為害早,發病重;鄰近草坡、雜草叢生麥田發病重;夏秋多雨、冬暖春寒年份發病重。 3防治對策 1)清除田間和田邊雜草、灌冬水。破壞灰飛虱生存環境,減小灰飛虱的越冬基數。 2)小麥適期播種。本縣小麥zui適宜播種期在10月5~15日之間,而稻套麥又多在10月1日之前播種結束,小麥出苗后受稻田灰飛虱為害機會必然增多。因此,稻套麥播種不宜過早,以小麥與水稻的共生期在7~10天左右為宜。 3)藥劑防治。用50%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.2%拌種,可減輕灰飛虱對小麥苗期的為害。在小麥出苗至三葉期前和小麥返青期,每畝用25%撲虱靈可濕性粉劑50~60g,或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~40g,或50%辛硫磷乳油60~80m1,加水50~60kg噴霧。并注意在田埂、地邊、路邊、溝邊噴藥,壓低蟲源,提高藥劑防治效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