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地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A 1 范圍
適用于鏵式犁平翻作業(帶合墑器)的質量檢測。
A 2 檢測工具
lm木直尺,50cm鋼板尺,20m皮尺,2 m卷尺。
A 3 檢測方法
A3.1 耕深
a)作業中檢查。在地塊內沿對角線在不同耕幅隨機取10點,每點測3個溝墻高度,再減去1~2cm即為實際深度,求平均值。
b)作業后檢查。在地塊內沿對角線方向取5點,每點沿耕向垂直方向測3個耕深。方法是將木直尺平放在耕過的地面上,作為測量基準,用鋼板尺插入土中犁底層,測量其深度,求出平均值。在無雨情況下減去10%,降中雨以上雨量減去20%為實際耕深。
A3.2 耕深一致性
a)在全地塊工作完畢后進行檢查。
b)20hm2(公頃)以下地塊采3點,20hm2以上地塊采4~5點,每點沿耕向方向測5個耕深。
c)計算出耕深不一致(指小于計劃耕深的數據)的百分率。耕深不一致≤5%時為合格。
A3.3 翻垡與覆蓋率
翻垡檢查:
在作業中或作業后隨機檢查2個行程,測量立垡回垡面積。按公式計算百分率:
F=×100%
式中:F一立垡、回垡率,%;
S一立垡、回垡面積,m2;
A一測點面積,m2。
覆蓋率檢查:用目測方法評估,根茬雜草覆蓋率>90%為合格。
A3.4 地面平整度
在地塊內隨機采3點,沿耕向垂直方向在已耕地10m寬地面上,超出地表與地面平行拉直測線作為測量基準,每隔lm寬測量基準線至地面的垂直距離,求其極差,即所測數據中zui大和zui小值的差。
A2.5 開閉壟
a)采點,每20hm2面積地塊采3點,從地塊一側依次向另一測距地頭50m處采點。
b)開壟檢查,在開壟垂直方向放一直尺作為測量基準,測其寬度和深度,求平均值。
c)閉壟檢查,剖開閉壟剖面,將直尺放置于地面作為測量基準,測出閉壟高度,求平均值。
深松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B 1 范圍
適用于全面深松作業的質量檢測。
B 2 檢測工具
1m木直尺,50cm鋼板尺。
B 3 檢測方法
B3.1 深松
在地塊內沿對角線隨機采3~5點,每點測3個深松溝。方法是剖開耕層以自然地面為基準,測其耕深和溝寬,求平均值。并在所測數值中以計劃深度為基準計算其深度誤差值。
B3.2 行距
在作業地塊內隨機采2~3點,每點測2個耕幅,有壟地塊壟臺深松或壟溝深松測各壟對應壟臺、壟溝距離。全面深松測各深松溝距離。
B3.3 深松溝
結合對深度的檢查測量,測深松溝上部和下部的寬度。
B3.4 分層作業
結合作業測量*層松土深度和第二層松土深度。
耙地、耙茬、旋耕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C 1 范圍
適用于耙茬、旋耕和耙地的作業質量檢測。
C 2 檢測工具
2 m卷尺,1 m木直尺。
C 3 檢測方法
C3.1 耕深
a)采點,在地塊內沿對角線隨機取3~5點。
b)作業中檢查。機組在測點處停車,測量地面至耙片中心距離,計算出耙深。耙深=耙片半徑一地面至耙片中心距離(cm)。旋耕作業檢查旋耕刀的入土深度。
c)作業后檢查。每點取O.5m2(50×100cm),除掉耕層土壤,以地面為基準,測量深度求平均值。
C3.2 碎土程度
在地塊內沿對角線取3點,每點測1m2,取出耕層表土中的土塊,測量較大土塊的zui大外形尺寸。
C3.3 地面平整
按本標準附錄A3.4執行。
C3.4 根茬細碎
每點取lm2,揀出較長茬段進行測量計算。
起壟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D 1 范圍
適用于平翻地起壟和壟翻深松起壟作業的貫量檢測。
D 2 檢測工具
2 m卷尺,100m測繩,50cm鋼板尺,20m皮尺。
D 3 檢測方法
D3.1 壟向直線度
在地塊內隨機選取3~5點,每點測一壟100m長,在壟臺中心拉直測繩作為測量基準,每隔20m測壟臺中心與基準線的距離,求出誤差平均值。
D3.2 壟距誤差
a)在地塊內隨機取3~5點,每點測2個耕幅中各壟距離;
b)在各壟臺中心插上標記,測各壟距離;
c)求各壟距與標準壟距之差。
即:壟距誤差=實測壟距(cm)-標準壟距(cm)
d)結合壟誤差。測量結合壟臺中心至左右壟臺中心距離被2除,即是結合壟的實際尺寸,與標準壟距相比計算出結合壟距誤差。
D3.3 壟體一致
結合本項D3.2采點,取相鄰5壟,按橫壟方向沿壟臺面拉直皮尺作為測量基準,從基準下量至壟溝底部,即為壟高,求平均值。
鎮壓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E 1 范圍
適用于播前播后平整地鎮壓和壟上鎮壓作業的質量檢測。
E 2 檢測方法
E2.1 土壤緊實度
在壓后的地塊內隨機取3點,每點取距地表7~10cm處土樣,測其土壤容重。
E2.2 無重漏壓
重壓檢查。在地塊內隨機取3~5點,測其相鄰的重壓寬度。
漏壓檢查。目測方法,按實際發現漏壓面積進行涮量。如是播后鎮壓,發現有漏壓即為不合格。
播種深施肥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F 1 范圍
適用于精密播種、穴播(簇播)和條播及其深施肥的作業質量檢測。
F 2 檢測工具
100m測繩,50cm鋼板尺,20m皮尺,2 m卷尺,彈簧稱,計算器。
F 3 檢測方法
F3.1 播向直線度
在地塊內隨機選2點,每點沿播行測100m長,從兩端點壟臺中心拉直測繩,作為測量基準,每隔20m距離測量基準至壟臺中心的距離,計算出平均直線度誤差。
F3.2 行距誤差
在地塊內隨機選2個播幅,找出各行中心線,以苗帶中心為基準測量各壟間距離,求出行距誤差和結合行誤差。
F3.3 播量準確性
a)定量加種加肥核對法。
播種量田問校正。先在種箱內加入不少于容積l/4的種子,并將表面刮平,在種子與種箱接觸處做出標記。按下列公式計算播種機在田間作業一個單程或一個往復時的播量。計算公式如下:
q=
式中:q一一個單程或往復播量,kg;
Q一公頃播量,kg/hm2;
B一工作幅寬度,m;
L一一個單程距離,m。
然后將計算出的種子播量加入種箱內并刮平,經試播完1個單程或1個往復后,觀察種子表面是否與箱內所做標記相符,低于或高于標記時,應重新按上述方法試驗,直至合乎要求為止。
播量校正后,固定好播量調節桿,量出一個排種輪工作面長度,作為標準,在作業中定期檢查標準排種輪工作面長度。
b)種粒核對法。每次隨機采樣3~5點,每點檢查2行,小麥為1 m長,大豆為2 m長,玉米為3m長距離。
播量準確性
檢查測量計算方法。
米間粒數法。作業中將開溝器和覆土環抬起或輸種管從開溝器中抽出,使種子直接落于地面。檢查每米長度內種子粒數,與計劃相比之差。每次隨機檢查3~5點,按公式計算:
C= b
式中:C一計劃米問粒數;
Q一計劃播種量,kg/hm2;
m一行距,cm;
G一千粒重,g;
b一凈度,%。
c)地塊核對法。播完一個地塊后(一個小區),根據實際面積的實播種肥量計算出實播誤差。
P=
式中。P一播種(肥)誤差,%;
Q一計劃播種(肥)量,kg/hm2;
Q1一實際播種(肥)量,kg/hm2。
F3.4 播深
沿地塊對角線取3~5點,每點1m長,刮去覆蓋土壤露出種子(肥料),以地表為基準測量種(肥料)至基準距離,求出平均播深及各行播深誤差。
F3.5 斷條
a)在地塊內對角線采3點;條播小麥、大豆、高梁、谷子、玉米分別取相鄰2行50m長。
b)測量株距,分別超過如上作物計劃株距的10cm、20cm、15cm、8cm、15cm為斷條。
地膜覆蓋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G 1 范圍
適用于播前和播后地膜覆蓋作業的質量檢測。
G 2 檢測工具
50m測繩,50cm鋼板尺,2 m卷尺。
G 3 檢測方法
G3.1 采光面寬度
a)在2個行程內,每行程隨機取lO點,共20點,測量實際采光面寬度。
b)計算方法。將實測20個點中采光面寬度≥計劃要求的點數與總測點相比,求百分數。
G3.2 采光面機械破損程度
a)采點:在30m長作業面測量其采光面寬度平均值,并在一作業面上測量機械破損部位的破損口長度。
b)計算單位采光面內機械破損部位的破損口長度。公式如下:
式中:E一采光面機械破損程度,cm/m2;
b一測區內采光面寬度平均值,m;
L一測區內機械破損口長度之和,cm。
G3.3 膜邊覆土寬度厚度
結合采光面采點檢查。測量各覆膜行兩側膜邊的覆土厚度和覆土寬度。
中耕作業質量檢測方法
H 1 范圍
適用于中耕除草、培土作業的質量檢測。
H 2 檢測工具
1 m木直尺、50cm鋼板尺、20m皮尺。
H 3 檢測方法
H3.1 耕深與培土高度
a)在作業地塊內,隨機選2點,未耕前在1.3.5壟溝、壟臺作出標記。
b)在被測壟溝相鄰的2壟臺上放置木直尺,以其下平面為測量基準,用鋼板尺測至壟溝的距離尺寸h1。
c)作業后在原標記處剖開壟溝中暄土露出犁底層,用b方法測出至犁底層的距離h2;計算出壟溝的耕深h(h=h 2一h 1)和各壟耕深的誤差。
d)結合檢測耕深,測量培土至作物的部位。
H3.2 坐犁土厚度
a)結合耕深的檢查進行采點。
b)將壟溝暄土覆平,用鋼板尺插至溝底,測量暄土享度,即為坐犁土厚度。
H3.3 傷苗率
a)作業地塊內隨機選2點,每點取3壟。玉米20m長,大豆、高梁10m長,谷子3m長。并在測量的兩端插上標記。
b)檢測點上的作物苗數并記錄。
c)作業后檢查測點的傷苗數,并求出傷苗率。